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(汇总3篇)

| 搜范文

教材分析

《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》是二年级学生使用的教材,该教材以审美为核心,围绕音乐文化展开,强调音乐学科本身的基础作用,同时注重实践*、创新*、综合*及其渗透*。整个教材设计贯穿着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理念,旨在通过多维度的教学活动,引导学生全面感知和理解音乐的魅力。

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

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。如果离开了审美,音乐教育便会失去其生动的生命力。美的感染力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得到有效传递,因此,音乐教学不仅要在课程安排中体现审美,更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与表达美。

与传统的教材视角不同,本教材从音乐文化的层面出发,强调音乐与社会、民族、自然、人的深刻联系,拓宽了教学的文化视野。教材通过文化主题的组织形式,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,不仅理解音乐本身,还能感知音乐背后的文化背景。

音乐作为一门实践*极强的学科,其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与多种时间*活动结合。无论是表演、欣赏,还是创作与鉴赏,均需通过直接的音乐实践来获得经验。因此,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注重提供丰富的音乐活动,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。

新教材的曲目选择不仅考虑了作品的思想*、艺术*和民族*,更注重歌曲的可唱*和欣赏的可听*。每个年级的曲目都兼顾时代特征,力求贴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,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魅力。此外,教材还引入了自制乐器、创编小品、游戏和舞蹈等活动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,鼓励他们在想象和创作中发展思维与智力。

培养目标

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个*的全面发展。由于学生在先天天赋和后天教育条件上存在差异,他们对音乐的兴趣、潜力以及音乐生活方式都会有所不同。音乐本身的自由*和多样*,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*化演绎空间。因此,音乐教学不应要求学生做出统一的解答,而是应当尊重和鼓励每个学生的*见解和个*化表现。

教学重点难点

1. 春天的意境与创作

通过聆听与“春”相关的音乐作品,学生不仅能感受春天的意境,还能激发想象与联想,进而进行即兴创作,创作出表达春天、自然和生命热爱的音响作品。同时,通过这一过程,学生将学会珍惜自然、保护生态,保持对春天的热爱。

2. 童年生活的乐趣

在充满童趣的作品中,学生可以领略童年生活的纯真与欢乐。通过感知不同风格的乐曲,学生不仅能体验不同的情感*彩,还能培养辨识乐器音*的能力,增强音乐鉴赏能力。

3. 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

通过聆听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,学生可以体会到音乐如何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形象,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力与情感表达。

4. 爱国主义作品的感染力

在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中,学生将受到深刻的情感感染,激发出他们的爱国情怀。通过欣赏和表演爱国主义音乐,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、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感。

5. 团结友爱的道理

音乐教学还将培养学生团结友爱、互助合作的精神。通过集体演唱、合作创作等形式,学生不仅在音乐中学习情感的交流,还能理解团结和互助的价值。

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

一、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,通过推理判断训练,编排了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,共22课、61个活动。每个单元的内容如下:

1、生物与环境:包括“一棵顽强的小树”、“从‘南橘北枳’说起”、“走进池塘”、“假如大树都倒下”4课,旨在从不同角度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。学习方法包括实验、观察、调查、阅读科技史等。此单元预计需要7~8课时。

2、营养与健康:包括“食物中的营养”、“消化与吸收”、“饮食与健康”3课,逐层深入研究人体的营养需求。学习方法有问题驱动、实验、调查、测量等。此单元预计需要6~7课时。

3、地表变化的奥秘:包括“地表在变化”、“地震”、“火山”、“岩石也变化”、“走近矿产”以及“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”6课,介绍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。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教材提供的数据进行推理判断。例如,推测喜马拉雅山的变化,猜想火山喷发后的山体形态,推测煤的形成等。此单元预计需要8~9课时。

4、能量:包括“能量家族”、“热能变、变、变”、“电表转呀转”、“太阳能的利用”、“打开能源宝库”5课,采用“总—分—总”结构,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和相互转化。学习方法包括观察、实验、阅读科技史、调查、制作、设计等。此单元预计需要7~8课时。

5、月球:包括“探索月球的秘密”和“月有*晴圆缺”2课,通过观察、猜想、阅读科技史、模拟实验等活动,探究月球的奥秘,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。此单元预计需要2~3课时。
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,敢于创新,尊重证据,乐于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,节约能源,保护环境,意识到人与自然的*关系。

科学知识: 1、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,包括生长和生活习*;懂得食物链的概念;认识人类对环境的依赖与影响。 2、知道工作中的物体需要能量,电、光、热、声、磁等是能量的不同形式;认识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。 3、了解地球表面的不断变化;知晓火山喷发、地震现象;了解主要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;认识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。 4、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,了解其运动模式;从各种媒体上获取关于月球的知识。

三、教学措施 1、重点抓住核心单元和课时,落实教材的能力训练要求。 2、关注科学、技术与社会的关系。 3、利用科技史的教育功能。 4、围绕研究课题,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。 5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。

四、教学安排(每周2课时) 周次 教学内容 1 《一棵“顽强”的小树》 2 《从“南橘北枳”说起》、《走进池塘》 3 《假如大树都倒下》 4 《食物中的营养》 5 《消化与吸收》 6 《饮食与健康》、《探索月球的秘密》 7 《月有*晴圆缺》、《地表在变化》 8 《地震》、《火山》 9 《岩石也变化》、《走进矿产》 10 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》 11 《能量家族》 12 《热能变、变、变》 13 《电表转呀转》、《太阳能的利用》 14 《打开能源宝库》 15 《我们怎样做判断》、《科学自己做,我也能成功》 16 复习 17 复习 18 复习,期末考查

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3

一、指导思想

以课程改革为契机,依托课程研究和校本培训,深入学习和贯彻教育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,转变教学观念,突出音乐审美体验的核心理念,培养学生的美好情*和健全人格。教学中,重点强调音乐情感体验,依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,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,领会音乐要素在表现中的作用,积极参与音乐实践。尊重个体音乐体验和学习方法,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,发展创造*思维,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,为学生终身喜爱、学习和享受音乐打下坚实基础。

二、基本情况分析

本学期各班均有40名学生,主要来自本街道,少数转校生均为少先队员。这些学生对音乐课有较高兴趣,但对乐理知识缺乏热情,误认为音乐课仅是唱歌课,包括书本和流行歌曲。部分学生对教师教谱有抗拒情绪,容易感到困倦。五年级是承上启下的阶段,本学期学生将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,为未来学习奠定基础。教材中的乐理难度增加,例如涉及升号调、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,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铺垫。

三、教学目标

(一)唱歌部分

1、严格按照教材和大纲教唱书本歌曲。

2、每节课前5分钟教授乐理知识,再进行歌曲教学。

3、先听录音范唱,再由教师教谱、教词,学生通过*琴自学音高,直至掌握。

4、学会的歌曲需在下一节课进行检查,个别学生演唱,及时纠正错误。

5、确保学习有记录、有考试,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音乐的意义。

(二)发声训练部分

在气息控制下,逐步扩展高音;运用不同力度、速度、音*表现;保持音时声音饱满;学习二声部合唱,注重音量均衡和音*协调。

(三)欣赏部分

结合音乐作品欣赏,了解旋律初步知识(如旋律进行方式、特点和表现意义),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能力,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,进行深入欣赏。

四、提高教学质量措施

1、认真备课,包括前备和复备,确保充分准备,注意结合新课标和学生特点。

2、因材施教,采用不同教学手法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
3、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,提高学生学习兴趣。

4、课堂形式多样,充满知识*、趣味*、探索*、挑战*和表演*,调动学生积极*,提升知识和技能,并培养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。

五、教学重难点

重点: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,重视主动参与音乐活动,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、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,提高音乐文化素养,强化情感体验,陶冶高尚情*。

难点:通过音乐教学活动,发展学生创造*思维和提高人文素养。